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

汽车生产一致性问题再鸣警钟 工信部核查涉嫌违规汽车产品有关情况

商业 来源:中国汽车报      时间:2021-05-19 08:55:47

汽车生产一致性问题,再鸣警钟。近日,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《关于核查涉嫌违规汽车产品有关情况的通知》。通知提到,2020年下半年,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在办理机动车上牌登记时,发现部分新出厂的车辆涉嫌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。为此,工信部将进行核查。

车辆的生产一致性,简言之,就是保证实际生产、销售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、配置和性能指标,与《公告》批准的车辆产品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、产品《合格证》及出厂车辆上传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、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。汽车作为与生命、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或生产资料,生产一致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,不容忽视。

事实上,对车辆生产一致性问题进行核查、通报、处罚,基本每年都会进行。以最近半年为例,2020年12月,工信部对25家新能源车企存在的生产一致性违规问题进行约谈,并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;2021年2月,工信部对24家传统车企的24个传统车型产品存在的生产一致性违规问题进行约谈,并责令整改。可以说,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车企,无论是乘用车企业还是商用车企业,都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。那么,为何车企会屡碰生产一致性这条红线?该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?

笔者认为,要“对症下药”,必须先找准“病根”。车辆之所以出现生产一致性问题,关键在于企业,其中既有客观原因,也有主观原因。

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。汽车制造是一个精密的过程,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质量监管体系要求,才能保证产品安全可靠。但有的车企在制造环节和质量管理方面有漏洞,内部监管和把控不到位,导致大问题不多,但小毛病不少。

二是有的车企重视程度不够。比如,2020年初发生的特斯拉“简配门”事件中,不少国产特斯拉Model 3车主发现其车辆控制器硬件代码与环保信息随车清单标注的不一致,对此特斯拉解释称是“基于供应链状况”导致,并承诺后续可免费更换。在生产层面,只有修改生产流程零部件供应单,不一致的零部件才能出现在车上。因为供应商产能紧张就更换零部件,暴露出特斯拉对产品一致性这个问题重视不够。

三是有的企业片面追求销量和效益,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,对部分材料偷工减料,以为只要不被发现、不出大问题就没事。尤其是部分载货车企业,受利益驱动,按照用户要求进行与公告参数不一致的生产。

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,车辆生产一致性的提高,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。要切实解决生产一致性问题,需多措并举,多管齐下。毕竟企业的诚信,要有管理制度做保障,要有法律兜底,要用社会信用体系来规范。

首先是在企业层面,必须要有底线意识。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,保证生产一致性是其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。生产一致性不过关,轻则会影响产品性能、缩短车辆寿命,重则有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。比如,在过去已发现的生产一致性问题中,就包括罐式车罐体容积超大、载货车整备质量超重,以及涉及制动系统、侧后防护装置等问题,这极有可能使车辆在路上跑的时候变成“不定时炸弹”。对于企业来说,能力水平有差距者,要补齐短板;责任心不强者,要加强重视。要把生产一致性管理贯穿到汽车产品的开发、设计、原材料采购、生产制造、产品检验、配发产品合格证、销售等各个环节,为市场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。

其次是在政府监管方面,必须及时跟上。主管部门加强监管,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。必须承认,近年来,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加大了对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管的力度,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,体现了对此问题的重视。但是,由于政府部门在监管方面力量不足,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。为更好地鞭策企业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,主管部门可探索建立车辆企业信用管理制度,建立起企业不愿失信、不能失信、不敢失信的体制机制。特别是对于失信企业,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。

再则是加大惩戒力度。我国虽然对不符合生产一致性的车企有处罚措施,但目前只有批评式约谈、通报、限期整改、暂停或撤销“免予安全技术检验”备案、暂停或撤销其相关产品《公告》等措施,企业违规成本较低。相比国外动辄采取巨额罚款的手段,国内的处罚显得不痛不痒,有的企业并不把处罚当回事,事后依旧我行我素,导致屡屡被点名。对此,主管部门必须重拳出击,提高违规成本,让违规企业付出巨大代价,这样才能杜绝企业屡踩生产一致性这条红线。赵建国